《道德经》读后感一
经书的核心――道
老子的《道德经》非常有意思,越读感受越妙,真是太棒了。现将感受记下,与同好者探讨。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故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眇之门。”
老子的核心思想,是一个“道”字。他在第一篇就提出了“道”的概念,即世界的表象和规律。老子说:“道”是一个可说但又只能意会,不可言传之物,是介乎有形和无形之间的东西。我觉得中国文化之妙,就在于一种朦胧美,一种说不清道不明,却又切切实实存在并让人心旷神怡的美。
“道”始与无形无名,产生于有形有名。万物开始时是无形无名的。当时地球还是混沌一片,万物还没有形状,没有名字。当宇宙运行,首次形成世间万物――高山、河流、海洋、人等等,世界就有了形状的。但是,这还不行,没有人给它起名字,它还是乱糟糟的。为什么山叫山,不叫水,海洋叫海洋不叫猪啊、狗啊什么的,这都是最早人类给它起的名字。当有名字的时候,世界的万事万物才有了统一的名称,就有了统一的标准,大家才不会产生误解,才真正像个世界。所以老子才说“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这两句话不仅将世界的形成说得清清楚楚,而且还将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也概括了。既然世界是从无形到有形,从无名到有名,那我们认识事物就要全面客观,不能用主观去想象。就要“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故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就是说事情的发生发展都是有原因,有规律的。比如苹果落地是由于地球的引力,白天黑夜是地球的自转等等。我们认识事物的时候不能依靠主观判断,应该摈除自己的欲望,用客观的态度去看世界,去认清世界运行的规律。但是,规律并不是肉眼可以看见的,它必须表现在事物的外在形态。如春天来了小草就会长出来、秋天来了,树木就黄叶纷飞了。所以,我们还要用心去观察这个世界,见微知著(见小草出地就知春天到了,见黄叶纷飘就知秋到),进而去认识事物的规律。这句话是《道德经》中非常重要的一句话。告诉我们要认识事物的本质,就要客观公正,不能仅凭自己内心的欲望,不仅如此,还要细心、用心,用敏感的心去体会这个世界。我们人就是这样,常常自以为是,认为自己都是对的。就像一个故事中说,一个人丢了一个斧头,怀疑是邻居偷的,怎么看邻居都像个小偷。当斧子找到后,怎么看邻居都不像小偷了。所以,我们要时时记住这句话,不要太偏执,要多听取别人的意见,多思考,多学习,尽量去认识事物的规律。一个管理者也应该顺应民心,不要事事都管。
其实,事物的表象和内在运行规律都是“道”的表现形式。虽然它们表现的形式不一样,但是它们“两者同出,异名同谓”,共同构成了“道”
老子写的书真有意思,读得越多,味道越浓。连老子自己都说,“道”这玩艺,是玄之又玄,是一切事物生生不息的根源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