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距今两千多年前的道家,以“道”和“无为”为核心,阐述着治家治国治天下的社会思想。日下,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丛生,自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就把和谐发展看作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在刚刚结束的党的十七大中,党更是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写入大会主题,这一思想于道家的和谐主题有着异曲同工的秒处,可见道家的社会思想对于解决当今我国社会问题有这不可否认的深远意义。
关键字:
“安国,安家,平天下。”自古就是仁人志士所追求的人生目标,无数的时代英雄在苦苦追寻着治世方法,在距离当今两千多年前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以“道”和“无为”为核心,所阐述的一些方法与十七大中的主题思想有着异曲同工的妙处,对于解决现实社会的诸多问题有着非凡的意义。
一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道家中的和谐
如今,我国社会矛盾丛生,生产资料分配方式不够完善,收入差距逐渐拉大,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待进一步提高,政治腐败问题日益加重……面对这一系列的现状,党毅然决然的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放在了十七大的主题当中。然而,在几千年前的道家就对和谐作出了理论阐述。
作为道家代表的老子认为,人类应当在与万物和谐一体并生的存在前提下展开自身的实践,从对立走向和谐共生的相处。
首先,在老子的思想里,道既是宇宙本源和谐的原初物质,即“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又是能生万物,包容一切,统摄一切的“一”即根本总规律,“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老子》第三十九章)而且还是周行于万物中的那种一体统一并生而又对立相促动的关系总和,即“万物负阴而抱阳”,一阴一阳谓之“道”,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第四十二章》老子用看似平淡的自然描绘了一幅统一和谐的宇宙图景。 其次,需要指出的是,在道的这种关系总体中,老子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 知常曰明。不知常, 妄作凶。”(第十六章) ,又说:“知和曰常,知常曰明。”这里有多层深刻的意思:第一,指道的运动具有向对立面转化和万变不离其宗的复归特性,即“反者,道之动”,又“各归其根”。道就是这样的变化,事物的运动从起点开始,逐渐离开,越离越远,到了一定限度又反回来,回到出发点,由此构成一个环形结构。它包括两个基本的要素:向反的离开过程和复返回自身的过程,老子用一个“反”字表达了多重含义:第一,“ 反”是反与复的统一,二者构成了运动的有序和谐;第二,事物这“反““复”运动都是有根据的,有规律的,老子常用“归根”、“复命”、“常”这些语汇,指的都是道的和谐循环的规律特性。而这些“根”“命”是事物得以存在的稳定性本质,是相对不变的,是“静”的,安定的,而事物正是在这种安定和谐的一体中与它物共生;第三,事物之所以能稳定发展是由于其内部既对立促动而又一体统一和谐并生的关系,在这里,和谐一体是前提条件,它构成了“万物并作”的存在前提。正因为有“和”才能“常”,所以说“知和曰常”。正因此,老子针对和谐给予了充分的理论论证,这对我们解决当前现状是十分必要的。
当今世界,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都存在着矛盾的对立,日趋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的一大难题。环境污染,生态失衡,就业增压,竞争失常等现象都在暗示着我们如果不及时解决“和谐”问题,我们即将面临一个严峻的考验。“人用机械能和核能取代了人力和兽力,又用计算机代替了人脑,工业上的进步使我们更为坚信,生产的发展是无止境的,消费是无止境的,技术可以使我们无所不能,科学可以使我们无所不知。于是我们都成了神,成了能够创造第二个世界的人。为了新的创造我们只需要把自然界当做建筑材料的来源”(1) “历史本身是自然史即自然界成为人这一过程的一个现实部分”,“社会是人同自然界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2)现实的自然界是人通过实践活动所创造的生活世界,是“人的无机身体”,即必须从人类历史与自然史相统一的视角去理解和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也是老子思想给当代人类生存的深刻启示:人类的生存是与自然一体的相互联系的共在,人与人之间是和合共生的存在,社会从人类与自然的对立、人与人的竞争走向整体共生、和谐共存,这才是根本的发展之道和基本的伦理态度。
二“以人为本,勤俭治国,共容发展”
|